12月22日上午,鹿邑县2022年各界人士迎新年茶话会举行。鹿邑县审计局驻村队员翟明在会上做了题为“用行动践行初心 以奉献担当使命”的发言。
驻村扶贫近六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翟明在今年5月份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鹿邑县审计局获得了“周口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是抓党建、聚民心。翟明经常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曾两次带领村民到鹿邑县高集乡考察,看楸树、看干部作风、看人居环境,回来就不一样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被感化,大家开始收拾起自家房前屋后。
二是强基础、鼓干劲。通过努力,累计为杨堂村修路近8000米,新建文化广场3个2200多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1600多米,栽植绿化树500多棵,安装路灯300多盏,新建垃圾堆放点4个,安装摄像头60多个,粉刷墙壁1万多平方米,出动挖机拓宽路肩近4000米,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鼓舞了干部群众的干劲。
三是办实事、解民忧。贫困户王业领夫妻常年有病,家中原来有4个孩子上学,房子是危房,王业领又患上了心脏病,急需手术治疗,翟明给他送去1000元现金,积极办理大病救助手续,帮助两个上大学的女儿办理助学贷款手续,申请危房改造,接通了电路和自来水,又筹集资金1万多元,不到一个月,四间房屋落成了。今年夏季,他的小女儿今年高考考了510多分,虽然翟明已经不在杨堂驻村了,他还是积极帮助申请了慈善救助资金。为表示感谢,王业领的爱人不顾劝阻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70多岁的王文喜,由于没有户口一直没有办理五保手续,村干部说他好打人骂人,不敢去他家。翟明知道此事后说:“没人去,我去,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让符合政策的人办不成事。”最终办成了。此外,翟明还帮助8户贫困户申请了临时救助,帮助17人办理了大病救助手续,帮助二十多个残疾人到中心医院办理了残疾证。
四是抓产业,促增收。通过努力,流转土地一千多亩发展小辣椒种植项目,帮助原有的皮球厂办理了相关手续,又新建了1个皮球厂和1个规模化养猪厂,吸纳贫困户务工。另外,该村的手工加工、腰鼓演出等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翟明回忆说,当路况差机油滤清器被刮破停车时,当为了修路头顶烈日东奔西跑时,当借来面包车为贫困户运送花生种遇到爆胎时,当调解矛盾纠纷被冷嘲热讽时,他想到的是不能退却,还有人需要他继续努力,一个人,一辈子,干就对了,躺平固然舒服,于心不安。5年多的日日夜夜,当看到县领导和各界人士为了老子故里,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心中总有触动和感悟,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写作,几年来共写了2000多首诗歌和文章,先后在《中国审计报》和官方网站发表,今年初编辑整理成扶贫诗集一部。
下一步,翟明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社会各界一起继续努力:一是结合实际发展产业。每个村都有优势和亮点,只有充分挖掘,打造产业,才能获得乡村振兴的有源之水。唐集居委会毛楼自然村的农耕文化产业就别具风格。二是营造人心思进氛围。用党员的作风、干劲、情怀和作为提高群众内生动力。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这也是继续搞好人居环境的基础。四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文以化人,淳朴民风,人心向善,这是搞好一切的基础。五是是衔接农户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增加农民收入。六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用法律化解矛盾纠纷,用德治正民心、树新风。七是不断壮大集体力量。《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只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在昨天,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电话问卷,县审计局作为省审计厅推荐的唯一一个县级审计机关入选,全国审计机关“五个十”审计宣传正能量精品展播活动启动,翟明作为23个候选人之一,去年鹿邑县审计局获得了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正是由于注重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这一切。(胡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