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千年辉煌;豫皖交界,老子故乡;水路纵横,达海通江;红色遗址,遍及城乡。美哉,“鹿邑星”寰宇绽光;壮哉,《道德经》举世传唱!
革命初年,鹿邑人民拍手迎党;宣传马列,支部党员壮大力量。南昌起义之际,李梅村受中共河南省委委派,革命起航;1928年4月,中共地下党员孙实,任鹿邑县长。成立“妇女放足会”,倡导女子解放;成立“老冤会”“扁担会”,彰显党支部力量。改编“红枪会”,建立红二十七军;重视农民武装力量,指正道人心向党。
峥嵘岁月,抗日战争浴血奋强;民族危亡,雪枫支队坚守护航。岁月沧桑,“新四军留守处”,巍然挺立于今日刘大庄;历久弥坚,抗日战争纪念地,游人如织来自四面八方。那年那月,日军罪行,罄竹难书,百姓遭殃;那月那天,党派武装,设军留守,抗日救亡。魏凤楼任县长,爱民如子,美名流芳;张爱萍任参谋长,领导统战,战力增强;彭雪峰驻扎整训,宣传抗战,稳定后方。“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救国会”“儿童团”,如雨后春笋,其势高昂。
斯人已去,爱民情长;陵园郁郁,党旗飘扬。红色故事,其传甚广;血浓于水,河流汤汤。墓碑座座,遍及城乡;英名煌煌,日月昭彰。宋河古镇,建“鹿亳商柘”烈士陵园,道路在侧,名酒飘香。鸣鹿黄盆窑,8名战士曾阵亡,村民安葬,后人难忘;大美高集乡,存刘国权烈士墓,清明花开,楸树成行。
党建引领,五河共治显人民刚强;垒土成山,“一学三干”成大道无疆。紫气东来,千年故邑,老子故里自古名扬;七河绕城,水利万物,道德真源润泽万邦;革命星火,党群继光,红色鹿邑干劲铿锵。(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