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慕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的提案》收悉,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部委作为会办单位提出了意见。在提案中,您指出了当前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指出当前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这充分说明您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非常关注,也做了非常翔实的调查研究。您的提案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支持和促进,感谢您对我署开展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目前的进展情况
(一)摸清家底,建立数据定期采集机制。
通过调研,我署基本摸清了资源环境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扩充资源环境审计的数据“家底”。截至2020年6月底,我署掌握了来自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门的系统数据300余个,摸清了其中涉及资源环境业务相关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并取得了部分系统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为开展相关审计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2017年以来,我署以署办公厅的名义,向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部门和单位发文,要求上述有关部门定期向我署报送有关业务数据备份。省级地方审计机关中,也有近20家建立了定期数据采集制度。
(二)组织分析,积极支持审计项目开展。
我署积极利用获得的数据,结合财政财务收支数据、工商登记数据等联合开展分析,在审计实施初期统筹各审计组起草数据分析报告,为审计实施后开展延伸审计打好基础。同时,我署还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深度合作的关系,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分析,从技术和数据层面支持审计项目实施。近几年来组织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等项目中,先后组织对各行业百余个(次)信息系统开展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有效地提升了审计现场延伸的针对性和准确率。
(三)地方审计机关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数据分析过程中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部分省级审计机关已探索建立省级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分析平台,或开发了集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综合评价、野外核查功能于一体的资源环境审计系统平台,并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分析结果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福建等地审计机关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与测绘、规划等专业部门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共同开展研究课题、共同打造数据分析平台等方式,实现审计业务和技术服务双赢。
二、下一步平台建设的打算
(一)整合资源,打造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分析平台。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时掌控、动态了解。在目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现有地理国情信息系统可视化界面的基础上,整合自然资源部门的规划和生态红线数据、水利部门的水资源数据、生态环境部门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位置等矢量数据,在地理国情系统上添加管理属性,更直观、动态地揭示各地方地表覆盖现状与管理属性相冲突、突破管理范围等问题,既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各门类自然资源的增减变化,也可以及时对发生变化的合法合规性做出预判,实现“可视化”的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可实时下发给省级审计机关和各特派办审计组,实现资源共享。
(二)深度合作,制定部门间合作机制。
2020年上半年,自然资源部已与我署就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
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协调机制达成了共识,并安排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建立支撑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础信息数据平台,推动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共享工作,集成分析各类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数据。下一阶段,我署将进一步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合作机制,依靠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和技术优势,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支持。生态环境、水利和农业农村等部门也开展了相关数据整合体系建设工作,我署也将进一步有序跟进,推动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分析合作共享机制。
(三)依托外部,探索建立平台。
今后,我署将进一步依托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共享接口,依次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部门数据的统筹分析工作,一并解决数据行业技术规范不一致、远程数据调用困难的问题,并将数据分析权限和经验方法推介给地方审计机关,促进全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深化开展。
再次感谢您对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审计署
2020年8月21日